中國領先的交通地理信息服務提供商
創造自我、以最優質的服務成就最優質的智庫
按照中央文件精神,國土空間規劃的內涵確定為:國家空間發展的指南、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,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。
新時代要求:構建全國“五級+三類”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,明確各個層級空間規劃的編制重點,全面落實黨中央、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,自上而下編制各級國土空間規劃。提高規劃編制的科學性,加強各類規劃的協調性,注重規劃傳導與管控的操作性,建立全國統一、責權清溪、科學高效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。
規劃意義:國土空間規劃的實施將全面提升我省、市、縣、鄉鎮的國土空間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,為支撐經濟長遠發展構建空間藍圖,為城鄉的全方位振興提供空間保障。
1、 形成統一的“一張底圖”
以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成果為基礎,整合各類規劃的空間關聯現狀數據和信息,統一2000基礎坐標,形成邊界吻合、上下貫通的一張底圖,支撐國土空間規劃編制。
2、 空間基礎性評價
開展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雙評價,建立符合當地實際,反映當地特點的評價指標體系,評價自然資源的承載能力,進一步結合地理區位和空間特征分析各項功能的適宜程度,為構建生態、農業和城鎮空間,優化國土空間格局提供技術支撐。
3、 開發保護的現狀與規劃實施評估
摸清現狀、定期體檢、找準問題,通過目標導向、問題導向、操作導向,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評估體系,分析現狀存在的問題,以空間發展目標為重點,提出趨勢研判和規劃建議。
4、 增強規劃編制手段
國土空間規劃不同于多規合一,不僅僅是兩個專業的疊加,對于全域空間格局構建,全要素管控統籌,國土空間整治和修復,服務要素配置,特色文化與風貌塑造以及規劃的管控和傳導政策等等,都需要更多專業學科和技術人才,實現多學科融合,增加國土空間規劃技術手段,共同完成國土空間規劃的編制,探討各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技術思路。
5、建設可實施的基礎信息平臺
省、市、縣各級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,應與國家級平臺對接,實現縱向聯通,并建立與其他相關部門信息平臺的橫向聯通和數據共享。將國土空間規劃的規劃成果向平臺入庫,建立監督預警信息系統,進行國土空間規劃動態監測評估預警,從上至下構建可實施的、可操作的國土空間規劃“一張圖”。